耄耋之年行医不辍 这个大师很接地气
时隔8年,我省中医界第二位国医大师诞生,她就是85岁高龄的葛琳仪。
上周五上午,记者在杭州市文一路310号中竹大厦三楼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见到了葛教授。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快两个月,葛教授对此依然“意外”:“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医师,只是时间长了,经历多了吧。”她说,今年自己还要重新“出山”,在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工作室再带两名徒弟,继续践行“群师带群徒”的“浙江模式”。
半路出家学中医
葛琳仪是护士出身,每当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她都调侃是“半路出家”。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率先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地成立了第一批中医药院校。当时还是浙江省建德第三康复医院护士的葛琳仪一举考入上海中医学院。
“认准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在学校,葛琳仪受到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良师的教诲,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医的临床疗效,让她逐渐全身心地入了“中医门”。就这样,葛琳仪废寝忘食地完成了6年的寒窗苦读。196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至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工作至今。
葛琳仪病人众多,对肺系、脾胃、内分泌及疑难病、老年病都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从医60年来,葛琳仪从未间断临床工作,如今仍坚持每周4个半天门诊,并带领学生临证抄方。
葛琳仪说,中医思维的培养和传承,对于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多年来,葛琳仪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授给学术继承人以及年青一代的医师,培养并指导海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学术继承人58人,先后有21位专家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省级名中医,还支持并培养了全国省级中医院第一位中药学工程院院士李大鹏。
把“病人”推出诊间
“作为中医人,葛老集医道技于一身。”她的带教徒弟、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夏瑢说,老师开药非常实在,不需要的药物绝对不会给病人开,她还教导患者如何保健、锻炼,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
一次,一对夫妇来到葛老诊间求医。丈夫一进门就恳请道:“帮我开点药调理调理吧。”葛老认真地搭脉辨证后,回了一句:“你根本不需要开药,要解决的是‘心病’。”原来,这位男士某银行中层干部,平时工作繁忙,导致精神压力大,总感觉自己身体哪里不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我辨不出病症,只有请你另请高明了。”葛老的一句话敲醒了这位“病人”,感谢后,他默默离开。
生活简单平淡
葛老很注重每天的早餐,会在前一晚将白木耳、米仁、莲子、芡实、红枣等一起煮着,早上再喝杯牛奶加个鸡蛋就足够了。有时候变点花样,加点燕麦片,煮点稀饭。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葛老看来,控制在中等身材最好,有些人刻意节食,会没有抵抗力。当然适当控制晚饭的量,是需要的,晚上她只吃小半碗米饭,少吃肉。
她推荐了两个她自己用了几十年的保健方子:日常用铁皮枫斗配西洋参、参三七。将西洋参磨粉,与铁皮枫斗、参三七粉混合,每天服用3克,长年坚持,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3种粉末可按1∶1∶0.2混合,但略有差别也没问题,用开水冲服即可。此方每日服用量很小,药效温和,可长期坚持服用。“短期可能见效不明显,长期服用一定会受益。”
这个时节很多人会感到口干烦渴。她建议,用新鲜石斛打汁服用。一般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取20厘米左右长度的两三根,如果是怕冷、腹泻、胃寒的每次服用一根就够了。此外,用荷叶、山药、羊乳参、鲜百合、麦冬等煎水服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有高血压,葛教授日常三餐比较清淡,没有特别忌口。在她看来,吃什么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心态好,性格开朗,这才是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