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有望破解养老资源不足困局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问题不仅与息息相关,也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一件大事。随着人口的加深和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养老环境和条件的好坏,也面临着挑战,为老人提供多层次、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十分迫切。传统中的人力等资源缺口大,养老产业要发展,是否有一种新型供给方式,来破解养老服务资源不足困境,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呢?“智慧养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
整合资源,借台唱戏,提高为老服务效率
独居孤寡老人突发意外,摁下“呼叫器”,有人上门紧急救助;失智老人意外走失,“智能定位器”能锁定位置;老人有护理、家政服务、上门送餐需求,一个电话就有人提供“上门服务”。而这只是浙江省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老人享受服务,遇有上门服务不及时等纠纷时,没等自己出手解决,“电子眼”就已经自动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通知服务供应商处理和整改。而这个“电子眼”,正是依托于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升级为“2.0”版本后的一项重要突破——市级监管体系的设立。
“我们在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杭州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英英介绍说,杭州正在着力构建服务多元化、响应智能化、管理绩效化的“智慧养老”新格局,以实现便捷高效地为老年朋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政府“借台唱戏”,把为老服务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与服务商平台数据和数据分析进行对接,及时掌握各类服务开展情况,还原服务过程。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智慧养老”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用较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智慧养老”的本质是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记者采访发现,不仅在杭州市,浙江省淳安县也以“智慧养老”来助推养老服务升级,吸收淳安华数、千岛湖顺敬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同时结合96345便民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优质的保障。而江苏省张家港市实施的“智慧养老”民生实事工程,更是为老年人配置了智能腕表、无线呼叫器等智能设备,通过全市虚拟平台,实现gps定位、紧急呼叫、跌倒报警等功能,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实现为老智能照护。
“智慧养老”是一种对传统居家和社区养老的优化升级。它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面向居家老人的呼叫中心、信息平台和智能通讯设备及app软件,将政府、服务企业(组织)、社区、家庭与个人互联,合并了网络远程技术和实时健康管理的优势,配合居家系统,让老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养老综合服务水平。
随着智慧养老的推广和开展,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包括山东东营亲祥源“智慧养老平台”、椿熙堂“乌镇智慧养老平台”在内的智慧养老平台。
养老产业持续推动力不足,老人多样化、社会化需求谁来满足
“目前政府对养老行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建设和床位数量上,而养老机构只解决了我国3%的老年人养老难题,还有7%的社区养老和90%的居家养老问题需要依托社区信息化、互联网和物联网平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作为国内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的示范平台,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孝行通平台目前已拥有50万签约用户,累计提供服务200万人次,该平台政企部总经理杨平向记者介绍。
“养老服务床位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而真正需求较大的城区养老机构却相对缺乏。同时,现有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养老机构中的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缺乏。”湖北省竹溪县老龄办桂绪成说,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也使养老市场不够活跃。咨询考察投资养老的多,而真正落地的投资项目却很少。
“目前,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养老机构和人员力量配备较薄弱,社区普遍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养老服务队伍相对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居家老人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保障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江苏省某地级市民政局福利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尽管我国当前养老服务发展迅速,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养老基础薄弱、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调动各方力量掌握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方便快捷提高服务专业化精准化,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谷穗向记者介绍,“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配置智能化设备,‘智慧养老’能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用较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但是与传统养老一样,由于专业化职业化团队紧缺,“智慧养老”也面临着人力痛点。“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高校、研究机构等尚属空白,缺乏技术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的职业团队和护理人员,养老服务人员众多,但经过专业培训和取得职业技术资质的少之又少,养老产业持续推动力明显不足。”谷穗说。
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少服务商由互联网企业转型而来,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服务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容易出现养老服务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谷穗介绍,“相当一部分服务商偏重硬件建设,对为老服务的条件、标准和要求并不了解。”
“孝行通平台建成至今,已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随着平台规模日益扩大,服务对象增多,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社会化,这些都对平台的研发和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养老项目投入大、产出小,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由企业投入资金,则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杨平表示。
以“智慧”思路和方式,求解资源不足困局
老龄化、失能、不断增多,对物质生活、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有着强烈的需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期望也很迫切。“智慧养老”是否能破解养老资源不足的困境?对此,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良表示,“智慧养老”是一个主要手段,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智慧养老50人论坛主发起人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体现了“优质高效”,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又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用较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些智能设备通过相应的适老化设计,可以完成人工不愿做、做不好、甚至做不了的为老服务,为求解“未富先老”和“无人养老”困局提供思路和实现方式。
桂绪成认为,当前要解决养老服务建设中的问题,重点在于解决供给不足、供小于求和供给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而“智慧养老”对适应养老新形势、满足养老新要求是一个引来源头活水的突破。
线上信息平台,能使服务提供商与老年人之间沟通服务提供与需求信息,缓解供求信息不对称,帮助提供商拓展服务区域,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左美云表示,“智慧养老”的实现离不开智能产品的支撑,比如专门为老人监测睡眠质量、减少跌倒事故、远程呵护的家庭智能产品,为老人享受全面、便捷、智能化的生活提供保障。
“智慧养老是系统工程,除政府保障性服务外,还需要在基础性生活服务和公益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要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加速‘智慧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金融、地产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养老体系。”杨平建议,政府部门能给予服务提供商相关政策支持,并把信息化购买服务纳入基础民生保障体系。
对此,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宣传部副主任崔炜建议,设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引导专项基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ppp合作等形式对社会资本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示范项目给予补贴支持。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