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志愿者张梅:用年轻人热情为老年人做事
在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三社区,张梅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不过,社区居民不叫她名字,却叫她“闺女”。她组建了80后义工社,先后自己出钱出物5万余元,不计辛劳扶贫济困、帮老助残,开展亲情式服务。这位顺义姑娘的初衷很简单:用年轻人的热情和技能,为社区,特别是为做点儿事。
80后义工社有100多名社员,服务涉及理发、电器维修、、职业介绍等8个领域。身为社长的张梅,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不过,义工社成立之初,却是充满了艰辛。
当时,为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进来,张梅东奔西走几乎磨破了嘴皮,才招募了六七个人,大家都对她的这种行为感到不理解。张梅并不气馁,以身作则,积极联系居委会深入调研,找准突破口,发放了60份问卷,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随后,她自己拿出2万多元,制作印有常用电话的收纳袋并在社区免费发放,这个活动为后来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针“强力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张梅靠拢,80后义工社也随之一天天热闹起来。
张梅总能找到最贴近人心的志愿服务方式,比如,为社区新婚夫妇、新生儿赠送新婚大礼包,内有新婚知识和婴幼儿用品;帮助独居、空巢及失独免费理发、按摩、修剪指甲;免费为刚入园的小朋友送去小书包……所有这些,都印证着80后义工社的服务宗旨:“以雷锋的精神为旗帜,以居民的要求为追求,以居民的鼓励为动力,以居民的想法为做法,以居民的表情为心情。”
盲道哪儿断了,哪儿轮椅上坡困难……在顺义区石园北三社区,志愿者们手绘出了一幅公益地图。根据这幅地图,小区对一条去超市的必经道路进行了改造,坐轮椅的居民再也不用为上台阶犯愁了。另外,可以准确区分盐和糖的调料瓶、遇有车辆及时升起彩旗提醒司机避让的轮椅感应器……志愿者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公益小发明,今年下半年将逐步送到有需要的老人和残疾人家中。
80后义工社孵化出20多个组织,有给居民照证件照的,有给孩子们开课后辅导班的,有教老人们做手工的……其中,一个名叫“折翼天使”的分支,有十五六名志愿者,每次活动,志愿者们首先蒙上双眼或者坐上轮椅,体验老年人、残疾人在中的不便,然后各自发挥特长,拿出解决方案。
言谈话语间,张梅更多提及的是她这些年来收获的快乐与满足。她认为,80后这一批人在老一辈人心里口碑不是很好,怎样扭转就要靠自己去奋斗,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雷锋精神下成长起来的80后青年,我要让父辈们放心,坚持用亲情式服务去帮助别人。”
为了可以使更多的居民都得到真正的优质服务,张梅在网上注册了一个“80后义工社”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盟平台(微信公众职能)展示社区公益,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社区公益服务中来;建立义工服务管理数据库,让更多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共享公益服务资源。
“志愿服务的阵地就在脚下。”张梅说,作为一名80后青年志愿者,她始终坚持信念以及热忱和爱心,尽己所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关怀弱者,关爱他人——这就是她志愿者的感悟,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人和有能力的人加入80后义工社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