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

养老政策 2022-06-30 16:53www.yanglao9.com养老政策
        说起“抱团养老”,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新生事物。但您可能想不到,二十多年前,在上海,就已经有了“抱团养老”的尝试。前不久,房屋的主人之一决定要把抱团养老买的楼捐给村里,一段跨越了21年的往事就此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
二十多年前,七十二岁的浦逸敏做了决定:要在葛隆村买下一栋小楼"抱团养老"。浦逸敏是江阴人,二十多岁到嘉定工作,退休前是医生。葛隆村132号原先是闲置的小楼,浦阿婆就想:能不能和相熟要好的伙伴们搬到这栋楼里去养老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据阿婆回忆,当时以5万元的价格买了小楼。
上世纪末,5万元对一个老太太来说,是“天文数字”。于是,浦阿婆和老伙伴们 “众筹买楼”。有的人并没有想住进楼里,只是单纯捐款出力。1999年1月,凑齐5万元后,终于买下了小楼。并给这栋楼取了个名字: “慈舟养老院”,意为“互助养老”、“同舟共济”。
到2000年,陆续有老人入住,开始了一段“抱团养老”的日子。慢慢地,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有20多人。慢慢的,有的人去世,的住进了养老院,有的和儿女同住。这栋小楼逐渐沉寂,最后浦阿婆也离开这里,住进了养老院。
据浦阿婆回忆,当时买了小楼后,还筹集资装修,改建了厨房间、卫生间。据当时村里的负责人回忆,老太太们刚来的时候,村里也有顾虑。怕引来各种问题,当时村书记要求进行跟踪观察,两三年以后,发现老太太们真的都很好,干净卫生,团结友好。
住在这里的老人大部分从外乡而来,能在这里抱团养老十五载,少不了村民的帮助。给他们送生火的木柴,帮他们装修,给他们做饭送瓜果蔬菜。就这样,靠着热心人们的帮助和扶持,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居住条件丝毫不逊色于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
而在村民们看来,浦阿婆等人对于葛隆村来说,同样是有益的。浦阿婆是中医内科医生,在葛隆村的日子里,把脉、针灸、拔罐,她常常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发挥余热。而用村民的话来说,“像这样(好)的老人,我看到现在还真没有见到过。”
如今,小楼捐给了村里,也将继续把曾经的美好传承下去。村党总支书记说,设想未来将这栋小楼改建成村里老人活动的公共空间,也欢迎在这里抱团养老的老人们常回来看看,永久留住这里的美好回忆。
抱团养老的利与弊
抱团养老”是西方一些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养老方式,但在我国却是一个新生事物。“抱团养老”方式究竟利是什么、弊又是什么,媒体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看法既有共识,也不尽一致。
第一,可以缓解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难的“刚需”问题。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收费高昂,服务质量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下,“抱团养老”一经出现,不仅吸引了很多老年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相互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可以弥补服务人员的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依靠成员相互提供帮助,相互分担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抱团养老”方式自然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第四,可以相互提供精神慰籍。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强烈。大家生活在一起,可以互相抱团,在精神上予以互相支持,老人共同从事一些爱好、活动,生活质量能得到提高。
但不可否认“抱团养老”新模式还在一些不足,但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