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基金
养老政策 2021-11-18 14:39www.yanglao9.com养老政策
中国的养老金融改革进程正在日益加快。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单身化趋势扩大催生社会人口问题成为发展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制不足显现,养老金账户缺口增大,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加快养老第三支柱建设迫在眉睫。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建立的发力点落在了第三支柱上,即个人自行安排商业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如何在退休后仍能保持稳定的收入,不降低生活品质的过好一个有尊严的晚年是每个人都面临的现实课题。
不论承认与否,投资是有门槛的与专业的,没有任何一种资产可以永远跑赢其他资产,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财产品只赚不亏。而养老金作为居民未来生活基础的保障,对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健性、持续性要求很高,于个人而言,几乎没有试错成本可言。
养老FOF应运而生,以平安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公司已经就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养老投资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已超过老龄化国家7%的界定标准。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老龄化也激发起社会养老焦虑,从年轻人“朋克”养生到中年危机,折射出来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从制度保障上来看,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有三大支出:第一根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根支柱是由企业主导的企业年金,第三根支柱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投资。
第一支柱是基本只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要想退休后过上有品质的养老生活,仅靠第一支柱捉则襟见肘。不得不重视的是,尽管社保基金年化投资回报率高达8%,但是随着老龄化加速,社保基金的缺口已然显现。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赤字规模将越来越大,最终预测到2050年缺口将达到-11万亿元。
第二根支柱短板明显,覆盖面则过于狭窄,2020年,企业年金只覆盖了2700多万人,覆盖率为6.8%,其覆盖率决定了第二支柱难以惠及全民。
因此,在养老保障上,第三支柱被委以重任,成为个人养老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投资也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天时上,政策给出明确的支持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从制度上为未来养老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产品体系完善提供政策依据与指引。
地利上,得益于大类资产配置时代来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投资者将更加偏好长期稳健的收益,而单一资产的短期高波动性和长期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无法满足该需求,资产配置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换言之,投资意识的觉醒,投资观念的养成为个人养老投资提供了萌芽的土壤。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则是重要的“人和”因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财富日益增长,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和意识越来越旺盛,未来中国居民越来越多的资金都将配置到以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上,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
他山之石,中国版“IRA”还会远吗?
养老目标投资“长钱长投”,个人投资者能够做到吗?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2018年度)》报告中所统计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平均时间的数据,有16%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平均时间少于6个月,仅有52%的投资者能坚持持有单只基金在1年以上。
显然,个人投资者难以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短期市场波动往往会导致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缺乏专业研判与投资纪律约束。面对这一痛点,不妨看看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解决之道。
在发达国家个人投资者提前规划养老投资的理念相对比较普及。截至2019年,除社会安全保障金(第一支柱)以外的美国养老金市场规模达到32.3万亿美元,与GDP之间的比例为157%。其中,以401k计划(第二支柱)和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第三支柱)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市场总规模达到19.9万亿美元,占据整个美国养老金市场规模的62%左右。
具体来看,401k计划类似于中国的企业年金,由雇主支持设立。而IRA是一种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账户,主要用于投资人退休后的养老用途,允许个人在该账户内存入限定额度的资金,直到退休后提取资金时才缴纳相应的所得税。以退休储蓄为目标的美国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自然较长,便于专业机构封闭运作,也成为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养老金计划资金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2018年8月,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公募基金率先助力个人“投资养老”。
数据显示,自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以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时,养老FOF净值规模达1058.55亿元,规模占比接近六成,与去年底相比,增幅超过80%。
养老FOF通过FOF的运作方式,二次分散风险,攻守兼备,既符合投资者在波动市场行情下对固定收益的需求,又能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满足投资者追求更高收益的期望,逐渐成为个人养老理财的首选产品之一。
中西合璧,打造中国养老投资“梦之队”
在养老FOF布局者中,平安基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成立于2019年6月的平安养老2035三年持有期(FOF)是平安基金旗下第一只养老FOF基金,以出色的业绩提升基民的持有体验。中国银河(601881)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立以来收益50.76%,年化回报19.66%。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平安基金Q3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9.30
平安养老2035FOF基金经理高莺曾在美国著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担任养老金投资方案负责人。
日前,在平安集团和中国基金报联合主办的“平安大讲堂――新经济形式下,居民资产如何下注”活动上,平安基金高莺介绍,自己将在美国养老金市场的资产配置经验引入产品的设计中,凭借综合金融优势,平安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设计“风险资产下滑曲线”设计融入平安人寿保险精算数据及研究成果,资产配置比例更精确。开发一系列养老目标基金。同时,立足平安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成果,用科技赋能手段进一步提升投资绩效。
她表示:“组合投资不是简单地重复投资,一个好的基金组合并不是基金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提升其中基金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才能真正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据了解,平安基金围绕着养老投资建立起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系列产品线,满足不同风格投资投资者需求。投资者仅需要根据距离退休日的期限,选择符合自己年龄段的目标日期养老产品,由平安基金专业团队全程把关资产配置、个基选择、动态调整。
比如,对于25~40岁的年轻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大,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为60%-70%;对于40~60岁中年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逐年减小,投资股票的比例不断下降;对于60岁以上的已退休投资者,则以稳定为主,投资股票比例低,为20%左右。
之所以能够在养老投资领域屡结硕果,离不开平安基金战略布局。
早在2016年,平安基金就开始组建FOF团队。团队中,既有来自基金评价领域的首席分析师,也有深耕保险资金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领域的投研人才。一位资管行业的负责人评价道,这是一支既有中国境内实战经验又有海外最先进的资产管理公司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投资团队,中西合璧,是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行业的“梦之队”。
养老目标基金管理需有长期责任理念,在FOF基金管理人的选择上,平安基金搭建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关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特别是能力圈的范围和边界、在特定风格下操作连贯性等核心问题。
高莺认为,养老目标基金投资期限长,如何穿越资本市场牛熊市,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回报是养老目标基金投资管理的核心。这就需要基金管理人发挥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利用各类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不同表现与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做好组合构建与动态调整。此外,完善的风控制度同样非常重要。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共同富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发展养老目标基金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改善家庭资产配置以及推动养老体系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莺表示,强大的股东背景与前瞻性的公司战略使得她对平安基金未来在养老金投资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注: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成立于2019年6月19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平安2035退休宝指数收益率*95%+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5%。截至2021年9月30日,2019、2020年、2021年上半年及成立至今,平安养老2035A净值及其比较基准增长率为:8.24%/6.90%、29.28%/11.51%、5.57%/4.04%、50.76%/26.46%,数据源自基金2021年三季报,经托管行复核。
上一篇:养老网
下一篇:市调研组到涧西区调研养老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