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持
为促进疫后经济尽快恢复,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以及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六大方面。
受疫情影响,今年前两个月消费出现负增长。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尽管总需求下降在预料之中,但下降的幅度似乎超出了预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19年最终消费对名义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足见稳消费对于稳经济的意义。
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疫情影响了部分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由于部分企业尚未实现全部的复工复产,导致部分行业劳动者,特别是服务行业劳动者的就业出现困难。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月和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疫情影响消费的第二个渠道是消费倾向的下降。这一点在服务业体现得尤为明显。疫情影响消费的第三个渠道是产品供给和需求出现错配,短期内影响了消费能力的释放。例如由于疫情期间,消费者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出现较大变化,对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甚至某些小众家用电器的需求都出现了明显增长。然而由于疫前商家存货不足,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影响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在疫情结束之后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然而,由此产生的消费增加也仅是环比意义上,而非同比意义上的。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不能依靠一时一地的刺激性政策,而是要立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城市化以及人口结构等基本特征的变化。
《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的新思路。例如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鼓励以高水平社会服务机构为核心,建立面向基层地区、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远程在线服务体系。
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疫情导致的社区隔离和交通管控,一些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困难。据了解,疫情期间曾经出现湖北71岁老年人家中去世,留下6岁孙子独自在家的极端案例。这暴露出我国在基层社区养老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一方面,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支出相当大比例由家庭和个人承担。这是导致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预留年老时支出,居民在年轻时不得不进行预防性储蓄。
《意见》提出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的发展思路为更好地满足居家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消费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应用,为“虚拟养老院”实时收集居家养老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以基层社区为中介,居家养老消费者可以实现对医疗和家政服务的集体谈判和集体购买,促进社区医疗和家政服务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虚拟养老院”某种程度上是大数据时代服务业供给侧创新的一个新案例。它融合了线上信息收集与线下实体服务,不仅能够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也代表着社会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一。
类似的创新,在《意见》还有多处。疫后消费的持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创新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长期需求。在“虚拟养老院”的例子里,消费品供给创新不仅会带动消费需求增加,也会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是全方面。因此,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创新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思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