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在2020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
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建议,应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中明确社区养老设施上的配置标准,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改造用房150-500平方米,用作建立“养老陪护中心”“社区养老医疗护理站”等康复护理机构。“可以在北京、上海、河南先行试点。如在100个小区设立‘社区养老陪护中心’。”姜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高级技师徐立平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和农村、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徐立平建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各社区应配备专业人员,为社区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工作队伍是满足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关键,是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建议,对专业人员按不同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李燕建议通过政策激励和经济措施相结合,鼓励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行动。
“大多数护理员会喂饭、擦洗等简单护理,但缺乏心肺复苏等专业救护技能,健康管理、运动康复、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建议,一方面要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另一方面,要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护理培训机构。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在姜明看来,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要明确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运营获利的政策支持。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设施资金筹措和利用中,细化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养老事业。”姜明建议。
“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机构在发展养老保险业务的同时参与养老社区建设,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延伸服务链条。同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的保险资金,也是居家养老社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重点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居家养老社区建设,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鼓励、支持专业型养老保险机构出资建设居家社区养老及服务设施的具体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