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我国宜积极补齐政策短板

养老政策 2018-05-30 10:13www.yanglao9.com养老政策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会开始下降。随着出生率的降低,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此背景下,政策部门需要瞄准关键群体和目标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将劳动供给潜力转变为实际劳动供给。
  人口变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人口预测表明,我国总人口还将保持七八年左右的增长,并将在2026年左右达到高峰。此后一路下滑,到2037年下降至14亿以下,到2050年约为13.13亿。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占比均将出现持续下降,老年人口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双双保持上升态势。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育越来越少,二是人活得越来越长。国际上,通常将进入老龄化的基本标准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的10%。根据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这标志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世界已经有7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2050年,全世界将有150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当我们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老龄化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管什么国家和地区,只要生孩子越来越少,人寿命越来越长,就会进入老龄化。
  据人口转折理论,人口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人口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第二阶段表现为人口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第三阶段表现为人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在人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的出生率大幅降低,使人口抚养比快速下降,从而提供了资本快速积累的可能性。受到人口发展第二阶段高出生率的影响,此时的劳动力供给依然充沛,从而提供了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稳定而高质量的劳动力群体是维持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就会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随着出生率的降低,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十三五”期间,“人口红利”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降低,而2020年之后,“人口红利”将逐步变为“人口负债”。
  在此背景下,政策部门需要瞄准关键群体和目标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将劳动供给潜力转变为实际劳动供给。
  其中就包括:稳定和扩大城镇青年人员就业,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努力将就业困难人员转变为劳动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人力资本基础;更要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探索弹性退休制度。
  老龄化会带来冲击,除劳动力减少外,还体现在养老金、公共卫生等方面。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公民最高收入点在50岁以后,在他们的支出部分中,保健费用比例最高。而中国的工资收入最高点,平均在35岁就会达到,这表明中老年劳动力的收入比较低,也就意味着老年人的支出,包括养老金、长期护理费用会很少。而老年人得的疾病和年轻人不一样。老年人得的主要是非传染性疾病,比如血管、心脏等老年性疾病,而年轻人得的更多是伤害性、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是不可逆转的,需要持续治疗,所以治疗成本比较高。据统计,美国老年人口虽仅占总人口的3%-5%,却占据了整个美国50%的医疗费用。
  面对此类情况,就需要对老年的医疗模式和观念进行变革。从到医院看病为主,转变为社区管理为主;从以疾病治疗为目标,转变为促进健康为目标。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给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这是我们难以回避的,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