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老农民旧城改造后生计现状及解决
——老农民旧城改造后生计现状及解决办法
我的东邻是城郊结合部的一个村庄,较早进行旧城改造的村庄之一。站在我小区的任何位置往东望去,一排排高楼大厦整齐有序的排列着,一条西联张南公路东连白家庄通往309的4车道水泥路东西方向横贯村中,楼前用混泥土浇灌铺路,整齐平整的路面和城市相媲美。住在高楼里的农民穿着讲究年轻人打扮时尚,哪一点还有过去扎着黄草腰穿着棉腰裤农民的样子。旧城改造换新颜,农民从中得实惠。据说有的人家分到8套房子,最差的也分到3套房还有车库。农民一夜暴富,令我们这些靠微薄退休金的人眼馋感叹:我们奋斗了一辈子拼死拼活的积攒钱财也买不上一套房子,而他们却毫不费力的拥有了超过百万房产,真是天上掉下馅饼,好事都在他们身上发生。
挥挥手向过去低矮茅草屋说声再见,住高楼享受现代都市人生活好不惬意。住房条件的改善,表明农民在解决人们赖已生存的“衣食住行”中住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对比住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衣食”。人们每天都要穿衣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的就是吃饭的重要性。对于依靠土地生活的部分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等于失去了吃饭穿衣的生活来源。在闲暇时间我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农民议论最多的是生计问题,摘重点述之。
一、老农民生活现状
1、失去劳动能力的赡养问题
一老太年龄70余岁,老伴早年过世,靠自己打工、种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含辛茹苦的养育着3个未成年的男孩。在她60岁这年,她终于把孩子抚养成人陆续成家立业,替她的丈夫圆了延续后代的梦想。她由年轻人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旧城改造时分到了3套房子,一下子拥有了上百万的房产,她应该高兴吧,可她高兴不起来。在3个孩子的要求下,老人将房子全部给了3个儿子,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今后该如何生活,真是天下慈母心。老人在孩子的坚持下,答应每年在一个儿子家住上一年,一年换一次家。就这样,老人轮流在每个孩子家住,既要为儿子儿媳准备饭菜,还要接孙子上下学,忙的。孙子在她的抚育下,逐年长大。在一起生活久了,老人和晚辈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难免会因些生活琐事产生摩擦。后来发生的事就不用说了,她被儿媳们赶了出来,没地方住,好心邻居看起可怜念其旧情腾出车库给她住,她暂时有了一个临时住的窝。没有了土地可种,儿子们的诺言也打了水漂,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她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只好靠捡破烂为生。我们小区的垃圾箱成了她淘宝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她捡破烂的身影。
她当时站在路边和她的老邻居说这些话的时候声泪俱下,她的话也吸引了我,我停下步伐驻足观望听她细细述说,她悲惨的经历感染着我的心情——对她儿子们所作所为弄的很烦很烦也很悲伤。
说到捡垃圾,小区的垃圾箱成了邻村淘宝的地方。每天能看到10个左右的老人在捡破烂。其中有上了年纪的男女,还有一个穿着标志服年龄约60余岁个子矮小头发稀少的人。这么多的人捡点破烂,据说捡破烂卖的钱用来填补家用以维持日常的生计。
旧城改造中农民分到了楼房,住进了高楼,个别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土地的他们该怎样一日面对三餐?
2、老人怕生病,生了病没钱看病
在邻村有一健身广场,有人造山人工湖,还有供人休息的长廊。每到下午,这个长廊里坐满了老人,天南海北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事,可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当前困扰着他们的烦心事,也就是怕生病,生了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70岁以后靠政府每月70元钱的救济,每逢过年过节村里发点年货,平时孩子们给点,勉强维持生计。可是他们最担心的是怕生病。生了小病,花点钱抓点药,勉强应付。如果生了大病就难了。两手空空的他们靠什么去看病?为了不给儿孙增添麻烦,个别的老人只能在家靠吃点药暂时维持生命。
这种例子很多,在这里就不做议论了。
二、解决办法
1、依靠政府扶贫,重点解决老农生计问题
现在,从电视上、报纸上人们看到最多的是政府十分重视,采取各种办法进行扶贫。一帮一的扶贫工作,会让暂时遇到生计困难的老农们得到,能使他们的生活过的更好。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钱看病现象相信也很快能够解决。
2、子女赡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羊跪乳、鸦反哺”。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是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被法律所确认。正因为这一义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因此,往一些涉老的赡养纠纷中,子女抛出拒绝赡养老人的种种理由,这些理由非但不合法,也不合情理,有的甚至让人哑然失笑。这其中,除了一些子女在法律认识上的误区,更多的是他们逃避赡养义务的托辞。
不赡养老人,不尽孝道,你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到法院起诉,得到你应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