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凤秋:带着中风的老伴去巡防
他们像同藤苦瓜,紧密相依又苦中带甜
支凤秋:带着中风的老伴去巡防
记者 曹漫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句歌词大伙儿都不陌生,而它对于支凤秋来说,也是婚姻的一种写照。
65岁的她,住在杭州上城区南星街道海月桥社区十亩田家园小区。
,她在社区做楼道组长已是第10个年头。当年6月,老伴范荣森突发脑溢血。见此,支凤秋准备辞掉,全心照料老伴。没料到,范荣森却拦住了她:“你喜欢做,社区也需要,就继续做下去吧。”
从此,在海月桥社区,经常能看到他们俩彼此搀扶着巡防的身影,而“我去巡防,你跟着我”也成了支凤秋最常说的话。
巧妙统筹顾家巡防两不误
支凤秋性格温和,说话慢声细语。范荣森身材高大,脸色红润,一眼瞧去,完全看不出是个病人。早年他俩从杭州汽车配件厂退休,范荣森比支凤秋大3岁。自从范荣森生病后,支凤秋包揽家务,照顾病人,可她却忙而不乱。
“巡防的前一天,我会买好两天的蔬菜,上午巡防好后回家做饭,下午再陪他练习走路,晚上吃饭之后再去巡防。”支凤秋说,最近气温太热了,怕老伴受不了,带他一起出门的次数就少了。
之前,他们经常在外走路巡防,遇到陌生人员,支凤秋便询问一番, 并问对方帮助,范荣森偶尔也插两句,两人很是默契。
遇到有,如居民家发大火,支凤秋便会把老伴交给其他人照看一下,自己前去。
即便是在家里,支凤秋也能开展“工作”。因为家住一楼,楼道里谁家房子是出租的,需要办什么手续,谁家有高龄,支凤秋都了如指掌,并给求助的人一一给予帮助。
八年“拉锯”终成眷属
两个人的默契,是40年的共同生活的成果。说起两人当初认识的经历,范荣森坦承,当年是他先追的支凤秋。
1969年5月24日,建德姑娘支凤秋和杭州小伙范荣森登上知青专列了去黑龙江。而此时,两人并不相识。1970年,在黑龙江汤原县鹤立河农场,两人却碰巧被分到了同一个大队。
渐渐地,支凤秋没锄完的地,范荣森帮她锄;听说范荣森收藏了很多书,爱看书的支凤秋便跟他借;尔后,支凤秋回家探亲,范荣森叫她返程时,带上一条恒大香烟。一来二去,两人互相有了爱慕之情。
不料,这“相好”的消息却先传到支凤秋妈妈的耳里,并遭到反对。1971年年末,支凤秋回家探亲,被家里人限制在家呆了一年多。
令她意外的是,远在黑龙江的范荣森,怕她的棉被长时间不用有老鼠,便帮她重新拆洗,并装好。同时,还帮她取来粮票,并换成全国粮票寄给她。
支凤秋很感动,次年再回去,教导员等人又在耳边“吹风”。接着,村子里专门为知青建了一排红砖房。1977年,支凤秋在没经家人许可的情况下,和范荣森结婚。
病魔没能打倒他们
婚后,两人育有一女。1979年,两人带着女儿,从黑龙江回到了杭州。起初,两个人一个在建德,一个在杭州,三年后才小家庭团圆。
这个小家和其他家庭一样,有过波折坎坷,却又宁静幸福。2014年,一向健康的范荣森突发中风;5月,范荣森又一次中风摔倒。两次犯病让支凤秋颇为担心,好在老伴两次都被抢救回来,只是他的右手和右腿恢复缓慢,生活需要人照顾。
支凤秋在家里各个房间路口都安装了把手,帮范荣森擦洗身体、锻炼、理像“光头强”一样的发型。从前的“模范丈夫”变得愈加依赖她,他看她的眼神,也更加温情和眷恋。
“我们就像一根藤上的苦瓜,虽发生了变故,但我们还在一起。”支凤秋说,两个在劳动中建立感情的人,最浪漫的事,也不过是相互依偎,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