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李杜的“大孝”情怀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一个名字不能忽略,他就是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后来又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这位抗日联军总司令,率军出生入死,他的传奇人生,光照史册,而他的“大孝”情怀,更是令人敬仰。
1880年8月4日,李杜出生在辽宁省义县。父亲李万钟边务农边经商,小日子过得充盈殷实。李杜的母亲王氏也遂了丈夫的愿望,一连生育了李杜兄弟四人,可谓人丁兴旺。李杜是长子,聪明过人,6岁入私塾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李杜19岁时,由于战乱,家道中落,他只好中断学业,去义县清河门当烧锅学徒。
1900年庚子之变,俄军出兵中国东北,溃败的大辫子清兵路过李杜的家乡,肆行劫掠。有一次李杜回家,正遇见清兵在抢劫,并殴打他的父母。李杜火冒三丈,上前阻止清兵,被清兵开枪击伤,幸亏未击中要害。
连自己的父母、家人都保护不了,谈何保家卫国?在那个年代,肚子里有墨水的李杜算是进步青年,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李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看到遭受战乱之苦的乡亲们流离失所,他内心深感不平,愤慨之下,李杜决定舍弃小家,把对父母的“孝”转化为对国家、民族的“大孝”:进军营,拿起枪杆子保家卫国!
伤愈后,李杜察访到驻义县的清军二十镇的耿营官比较正派,便投其麾下。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杜带头剪去辫子,和清政府决裂,投奔东北军,很快升任东北陆军步兵一一四团团长。因为作战勇敢,用兵有方,官职不断得到擢升,1924年任黑龙江依兰(当时归吉林省管辖)镇守使,兼十旅旅长,少将军衔。1925年,奉军军长郭松龄率部反奉,李杜在山海关一带阻击郭军,在平息郭军的战争中,他军纪严明,全力保护无辜,由此升任十五师中将师长,成为张作霖的爱将。
9·18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杜全身心投入到抗战中。这期间,李杜虽然牵挂家中的父母,但已经顾不上回去探望他们,好在家中有夫人马氏和二夫人王者培两位贤内助,叫李杜稍稍宽心。说起二夫人王者培,这里要讲一段李杜“娶妾孝亲”的佳话。
王者培是满族格格,吉林人,自幼习武,刀枪纯熟,双手使枪,百发百中,人称“双枪女侠”。李杜在吉林剿匪期间,她仰慕其青年才俊,产生爱慕之心,决心嫁给他。托人找李杜说媒,李杜因家中已有夫人马氏,坚决不肯答应。王者培知道李杜是个孝子,决定从那里寻得帮助。
得知李杜回老家义县看望父母,王者培也悄悄做好了准备。李杜前脚到了义县,王者培带几名男女随从也尾随而来。面见李杜的父母,王者培言明非李杜不嫁,并保证会替李杜在二老跟前尽孝。
李杜的父母见王者培精明强干,因李杜常年在外行军作战,也希望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儿媳妇支撑家门,便答应了。见父母已经松口,李杜很无奈,只好对王者培说:“听说你枪法好,你要是能把塔顶上的鸽子打下来,我就娶你。”
王者培说:“你说话算话?”李杜说:“君子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有父母二老做证。”
王者培与李杜一家人来到义县佛塔前,王者培看看塔顶的鸽子,拔枪抬手,枪响,塔上的鸽子应声而落。李杜见状欣喜不已,便不再推辞。在父母的操持下,王者培被隆重地迎进家门。过门不久,父母二老便把家交给了这个新媳妇。
王者培知书达理,办事利落,孝敬老人,尊重马夫人,姐妹和睦,这令李杜很是欣慰。管理家务,王者培也是里里外外条条是道,深得全家人的敬重。李杜便放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国大业当中。
1932年,李杜在著名抗日将领周保中的协助下,成立了以李杜吉林自卫军和王德林救国军为主要军事力量的抗日联合军(当时叫反日联合军),这是东北抗日史上第一个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抗日联军,李杜为总司令,王德林为副司令,周保中为参谋长。这支抗日队伍在李杜的领导下,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大地上的嚣张气焰。
李杜是由周恩来总理提议,担任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当时他并不是中共党员,后来经周总理批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李杜将军一生致力于抗日救国,直到66岁,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56年8月22日,这位为中华民族进步事业奋斗终生的老将军,突患心脏衰竭,经抢救无效,在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逝世,终年76岁。
“凡有生之日,皆报国之年”,这是李杜将军对国家,对民族的大忠、大爱,与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