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养老院

居家养老 2021-11-30 09:51www.yanglao9.com居家养老
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她选择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入院前,医生对她进行了评估,评分47.5分,预计生存期20天。
梁金兰,71岁,退休前是一名放射科医生,患胸腺癌11年。对于自己的病情,她始终很清楚。
当时,《人间世:告别》正在医院拍摄,她选择了直面镜头。她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给所有人看,鼓励他们,勇敢的和疾病作斗争,同时给家人留念。
在生命的最后20天里,梁金兰最放不下的是老伴和女儿。
老伴患有重度脑梗,行动十分不便,但是他还是会每天准时到医院陪伴梁金兰,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天天如此。
生命终止之前,梁金兰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她想为老伴找到一家称心的养老院,自己的时日不多,老伴行动不便,女儿有自己的家庭,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已经很累了。
她常说:我们两口子把女儿害苦了!我们对不起女儿,拖累了她,希望她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家庭管好。
安顿好老伴,是她这辈子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晚上,女儿来接父亲回家。梁金兰毫不避讳地和女儿讨论自己的病情,女儿虽然心里难受,但也一直强忍着陪母亲笑着。
到了将父亲送去养老院的日子,女儿在院子里站了很久,她不知道如何向父亲开口。
此时的父亲,完全不知道母女俩的决定,还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准备去医院陪老伴。
其实,与其说是老伴照顾梁金兰,更像是两个生病的老人互相支撑。
吃早饭时,女儿将决定告诉了父亲,并承诺每个礼拜都会去看他。养老院和母亲的医院很近,如果母亲有什么问题,立马就来接她。
父亲听完,沉默良久,红了眼眶,像孩子般赌气对女儿说道:我们老了,随便你怎么样!
女儿知道他是不愿去的,但是自己也有难处,父亲一个人发呆了好久,最终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还是答应了。
这天,梁金兰第一次一个人待在医院,她的身体比前几天更加虚弱。
安排好父亲后,女儿赶到病房,此时的梁金兰已经昏迷了6个小时,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在老伴住进养老院的第三天,梁金兰去世了。老两口最终还是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患病的十几年里,有很多人陪伴在梁金兰身边。女儿带着她各地旅游,朋友用轮椅推着她去看风景。照片里定格的美好时光,她时不时会打开看看。
最后的日子里,梁金兰一直在写一封信。这封信是她对人世间最后的眷恋。
感谢在这场患病的持久战中,街道、居委的慰问和鼓励。感谢家人的不放弃、邻居的关心、朋友的照顾,感谢医务人员及护工的悉心照料!
对大家的感谢及对家人的留恋,使我有信心与病魔作斗争。祝好人一生平安、幸福快乐。
这是纪录片拍下的,癌症患者生命最后的时光,病人、亲人真实的生活状况。
上海某医院临终关怀病区,现有99张床位、50名医生、58名护士。成立十年来,送走了1000多名病人,最大的103岁,最小的只有3岁,住院时间大多不超过3个月。
每一名病人入院前,医生都会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已经发展到需要临终关怀的阶段。
临终关怀不抢救,只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他们除了要减轻患者身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排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恐惧,让病人能内心宁静的面对死亡。
医生的任务是让病人走得更安详,更有尊严。相信这是每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最希望得到的“礼遇”。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真心实意的对“临终关怀”点赞!
但是,我们往往非常重视生,却非常忌讳谈论死。所以,现实生活中,临终关怀,是中国人避而不谈的一件事。
当病人进入生命最后阶段、治疗已无意义,作为亲属,理智的做出决定,放弃抢救,让亲人能够安静的离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从另一个角度讲,生老病死,又是人生常态。
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病魔带走。
可惜,愿望永远不能取代现实,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做出理性的选择。
去往天堂、路过人间,生死是中国人心中最大的事情。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拥有豁达的生死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yanglao9.com 社区养老网 版权所有

养老院|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金|养老政策|养老公寓|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