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先为社区老人上门理发。(资料)本报记者
郭裕先为社区老人上门理发。(资料)
■本报记者 茅冠隽 通讯员 张莉莉
“老唐,今天身体怎么样?我来给你剪头发啦。”每隔一礼拜,家住奉贤区金汇镇白沙东苑的唐德明家就会迎来一位常客——77岁的郭裕先。每次一进门,老郭就在闲聊中拿出电推刀等理发工具,20分钟就能给唐德明理一个清爽的板寸头。
在金汇镇,老老少少都认识这位热心肠的“剃头教师”。郭裕先已坚持义务理发50年,4万多人接受过他的服务。“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坚持下去!”郭裕先说。
数十年如一日服务敬老院老人
上世纪60年代,当时才20多岁的郭裕先还是镇上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发现,因为长年累月不理发,很多学生头发里长了虱子。“要不我来帮孩子们理发吧?”有了这个想法后,郭裕先自掏腰包购置了理发工具。“一开始完全不会,用亲戚做试验,剪得七高八低。后来,我就跑到镇上理发店去观摩,一步步学,终于慢慢上手。”学成之后,郭裕先的理发服务很受欢迎。每天吃完午饭,总有四五个学生排队,等郭老师理发。每年暑假,哪怕天气再热,郭裕先也要帮返校的学生理发,全校176名学生几乎都被他理了个遍。
渐渐地,郭裕先有了点名气,连生产队里的职工也跑来找他理发。他每次都有求必应,分文不取,“当时每个月工资26元左右,去理发店理个发要0.5元。不过我不图钱,看到大家剪完头发后舒服快乐,我就很开心!”
1994年3月的一天,郭裕先第一次到奉贤区齐贤敬老院义务理发。那次他一口气为44人理发,握剃刀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老人们格外高兴,满怀期望地问:“以后你能每个月来为我们理发吗?”“当然能!”郭裕先回答道。
为了这句承诺,郭裕先数十年如一日,为敬老院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还自己花钱添置电吹风、香粉、头油、洗头膏等。一次,郭裕先不小心扭伤脚,但仍让儿子送他到敬老院去按时给老人理发。
收到30多面锦旗50多封感谢信
1999年,郭裕先退休了。之后,他把理发当做自己的事业,经常主动上门为人理发。
一次,郭裕先看到金汇镇白沙村的钱龙章腿部有残疾,出门理发十分不便,便决定定期上门服务。钱龙章常跟人说:“郭裕先对我的帮助绝不是剃个头那么简单,他用这份关爱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钱龙章的孙子告诉记者:“郭爷爷每次来,给我们一家四代人理发,是我们全家最尊敬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他那样帮助别人。”
家住南桥镇解放二村的杨林冬是独居老人,因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卧病在床多年。听人说起郭裕先的事迹后,他试着向郭裕先求助。没想到郭裕先二话不说,花了3小时坐车从金汇赶到南桥,先帮杨林冬换好裤子、床单,再帮他理发,此后定期上门。熟门熟路后,每次去杨林冬家,郭裕先还会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带点过去,“独居老人缺乏关爱,我能帮就帮着点。”
几十年过去,如今理发店已不再稀缺,但郭裕先还是很受人们欢迎。前几年,郭裕先动迁至大居恒苑社区后,每月仍坚持挨个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一次。在郭裕先的影响下,另一名志愿者王拾妹拜他为师,并加入社区理发志愿者队伍。
很多长期接受服务的老人,经常会给郭裕先送些糕点类礼物。郭裕先每次都会婉拒,实在推脱不了,他就下次带点自己家里种的粮食瓜果回送过去。半个世纪过去了,郭裕先收到30多面锦旗、50多封感谢信。“这是大伙对我的肯定。只要大家对我的手艺满意,我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