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有面子的高端养老
居家养老 2023-08-02 18:15www.yanglao9.com居家养老
卖房住进高端养老社区,值吗?去异地养老,行吗?老人们这样说…
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李斯特的《爱之梦》环绕在小楼里的每一个房间。
从上往下兜遍整幢楼,从教室、图书馆走到餐厅、宴会厅,从放映厅、棋牌室走到健身房、游泳池,若非看见底楼大堂里正在弹琴的老先生,还有刚刚结束午睡陆陆续续走进小楼的其他老人,很难想象这里是松江区一处养老社区的活动中心。
今天的老人关心的已经不单纯是“有没有”的问题了,更多的是对服务的需求、品质的追求,是“好不好”的问题。
随着上海市民养老观念悄然转变,一部分老年人选择入住服务更高端的养老机构。而类似于松江区这类高端养老社区,也在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
老人们的观念缘何转变?他们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记者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和设施,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
-1-
物有所值?
养老社区配套设施齐全,还有专门为住户服务的医院。不过,想要享受这些服务,代价也很高昂。最小的一居室(40平方米)需交20万元/户的入门费及100万元/户的押金。
在松江区这家养老社区门口,遇到一对手提帆布环保袋的老夫妻。上前询问得知,他们开园不久就搬了进来,当天正要出门买菜。如果平时不想烧菜,“去食堂就行了,一共四个食堂,四种菜系。”
老先生张柯刚过了73岁生日,妻子67岁。张柯说,他们是看中社区的生活质量才选择入住的,“这里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我平时就去图书馆看看书。我老婆喜欢跟人聊天、搓麻将,活动中心人多,一直很热闹。”
张柯说,这家养老社区环境好,安全保障也好,适合绝大多数老年人,“喜欢社交的老人最适合这里——人多,活动也多,热闹;喜欢安静的老人住在这里也挺好,这里什么项目都有。”
经过实地探访发现,张柯所言并不夸张。若非亲友来访,想进入这家社区参观并不容易。
工作人员李新海说,社区只有一处大门及若干需刷电子门禁卡进出的小门,保安与监控全覆盖。进入社区须提前电话预约,按约到访后还要领取参观证件,随后由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参观该社区的公共区域及样板房。
社区还有诸多配套设施,甚至有专门为住户服务的医院,医院里科室齐全,就医人数并不多。按李新海的说法,医院里的医生大多是从三甲医院“挖”来的名医、专家,医疗水平“绝对过硬”。
-2-
想要享受这些服务,代价也不小
李新海说,入住社区里:
最小的一居室(40平方米)需交20万元/户的入门费,及100万元/户的押金,
每月还需另外缴纳除餐费外的各项费用共计6200(单人入住)元或8900(两人入住)元;
而最昂贵的两居室,更是要一次性缴纳320万元,并月供1.74万元或2.01万元。
即便如此,该社区依然很有市场。李新海说,最小的户型已全部被预约,其次的一室一厅也将在一周内售完。
“我们觉得价格还行。”张柯说,“我们老夫妻两个不能说特别富裕,闲钱还有一些,住那个一室一厅的房型绰绰有余。”他们觉得,自己到了该享福的年龄,既然有条件,就要过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3-
无奈之举?
今年86岁的李金生总想着搬进养老院。一年前,老伴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独居在家的他没过多久就感到了孤独。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100多平方米的公寓,每天只有他和保姆出入。
他也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虽无心血管等疾病,但毕竟年纪大了,突发疾病时如何得到迅速、及时的救治一直困扰着李金生,“老太婆就是在我和保姆都不在的时候发病,才走掉的。”
可入住养老院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顺利,他遇到了大多数想进养老院的老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床位不够,半年里同子女一起考察了多家养老院,要么是由于户籍等原因不符合入住条件,要么就要登记排队,等待床位空出方能入住。
记者前往李金生所提到的静安区某养老院求证。据院方介绍,养老院建筑面积7320平方米,设置床位292张,按护理级别和房间级别差异,费用分为床位费和护理费,按月收取,合计从3300元到5400元不等。
“我们这儿一方面位置好,子女探望方便,另一方面收费便宜,大多数人能负担得起。”养老院工作人员说,现在所有床位已住满,因需求量太大,目前只接收户籍在静安区的老人排队。
无奈之下,李金生只能将目光投向高端养老社区。上海的高端养老社区并不多,多为保险行业企业所经营。对李金生来说,这些社区完全能满足他的需求,唯一问题就是“价格太高”。
经过与家人商量,他将名下一处房产变卖,一部分抵作押金,剩余的委托子女理财,“理财收益加上我的退休工资,正好够交养老院的月供,还有点结余。”半年前,李金生搬进闵行区一家高端养老社区。
-4-
能住就好?
采访中,多数住进高端养老社区的老年人的情况与张柯夫妇或李金生大同小异。有些老年人主动追求更高品质生活,有些则因为子女、朋友的劝导;有些老年人能够一次性付清钱款,有些则不得不卖房,或是选择其他途径凑够入住费用。
王庆娟也是想方设法才住进养老社区。她说,在一次前往高端养老社区拜访老友的时候萌生了这个想法,但她既没有足够的闲钱,又没有房子可卖。
“研究了半天入住政策,最后他们说买保险能住进来。”王庆娟说,“其实是差不多的。这个保险就跟理财产品一样,每年交20万元,一共交10年,第一年交钱就能入住。”虽然通过这种渠道入住,月供约为一次性缴纳押金后月供的1.5倍,但王庆娟仍觉得划算。
“一来,住进来比什么都好。每天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运动、医疗,活得太开心了。二来,200万一次性付清绝对不如每年交20万来得划算,留下来的钱我还能炒炒股票。”王庆娟掰着指头算了笔账,“我没这么多钱,也没得选。”
住在静安区某养老院的包松涛代表了另一批老年人,他们或住不起高端养老设施,或觉得这些设施并不值这样的高价。
包松涛说,他本来一个人住在家里,除了“有点寂寞”,也没什么不方便。但五年前,他的腿脚出了毛病,动完手术后行动受限。他从没想过入住高端养老社区,因为“既没听说过,也没钱”,最后好不容易才入住一家公立养老院。
包松涛说:“入住时院长跟我说,这里原来已住满了。因为一位老人突然过世,才空出了床位。”
有人变卖房产住进上海的高端养老社区,有人需要排队入住上海的公立养老机构,有人则更注重性价比,住进了浙江嘉兴的养老机构。
-5-
异地养老生活,美不美?
在上海工作生活了一辈子,75岁的张伟达和妻子何志红自称,把人生的“最后一站”选在了浙江嘉兴。他们在此异地养老,在他们入住的这家嘉兴养老机构里,有超过400位上海老人,自己住的这一层楼“10套房子里有7套是说上海话的”。
性价比
“性价比”是上海老人们口中的高频词。
“我和老伴两个人住在这里,每月的固定支出就是床位费,再加上两个人的护理费、伙食费和一些杂七杂八的日常开销,平均每月两人一共是7000多元。凭我们俩的退休工资完全可以承担,每月还略有结余。很实惠了。”
张伟达和妻子住的“养老套间”总面积48平方米,有独立卫生间,还设有开放式的简易厨房及会客厅。
生活丰富
76岁的陈伟莉3年前来到嘉兴,当时她老伴刚刚去世,而子女又远在内蒙古……现在,她的生活截然不同:“每周二唱卡拉OK,周三在图书馆做志愿者,周四学钢琴,周五参加合唱团的活动。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充实得不得了。”
归属感
在郑天民看来,养老院就是他和老伴汤幼淳的“家”,百余公里外上海的家则更像是个临时落脚的地方。为了让嘉兴的“家”更有“家的感觉”,郑天民和老伴额外置办了不少家具,甚至还专门请了搬场公司,把老伴的那架钢琴从上海运来。这种对“家的感觉”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老人们对于“归属感”的追求。
-6-
异地就医依旧有烦恼
交通便利、环境舒适、性价比高,上海老人赴周边城市异地养老看起来的确很美。然而,看病就医依旧是这些“家”在嘉兴的上海老人们绕不过去的最大困扰。
接受采访的上海老人几乎无一例外表示,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前往上海。原因无他,只是为了看病开药。
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启动,至今至少已有17家医院参加。这些地区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等4类参保人员,在试点医院门诊就医时,可以享受到跨省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便利。
以嘉兴为例,嘉兴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等进入首批试点名单。拥有上海医保卡的老人,只要在上海办妥异地备案手续,就能在嘉兴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结算。
不过,张伟达和“老伙伴”们依旧有烦恼:若想要享受这一系列的便利,首先需要在上海进行备案,备案后老人的医保卡可能无法再在上海的医疗机构直接进行拉卡结算。用一些老人们的话说,备案之后就相当于“医保转到嘉兴去了”。
张伟达觉得,在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上,嘉兴肯定还是和上海有差距的。“把医保从上海用到嘉兴去,很少有老人能下这样的决心。”张伟达说。
就连甚少回上海的洪宝珍也有类似的顾虑,她的冰箱里几乎被子女带来的各种药品塞满:“为了开药频繁往返上海,实在太麻烦。吃得准的药,能备一点我们就尽量多备一点。”
高性价比的养老服务和上海高质量的医疗资源,能否兼得?异地养老,能不能不止于“看起来很美”,这或许还有更多具体问题需要探索。
上一篇:养老公寓都会注重哪些细节
下一篇:老年公寓主要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