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桌椅
养老院 2021-09-23 17:35www.yanglao9.com养老院价格
“4年来,全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3月2日,在南京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创新试点工作集中采访现场,市民政局发布了这一数据。
“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前不久,在国新办举行的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中,民政部专门点赞南京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
案例:卧床老人在家享受养老院专业服务
3月2日上午,在鼓楼区华侨路街道广州路社区,记者见到了艾钢祥,他是我市家庭养老床位较早签约者之一。
艾钢祥今年65岁,8年前突发脑溢血,中风、肝硬化也有10多年。由于行动不便,他长期卧床在家。
2018年,鼓楼区开始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艾钢祥所住小区附近的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提供服务。老人听说后,让老伴卢金兰报了名,一直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到现在。
“今天来给您的老伴检查一下身体。头晕不晕?药都按时吃了吗?睡眠还好吧?”来自悦心的护理员小朱当天上门给老人测量血压,并跟卢金兰唠起了家常。
75岁的肖鸿莲家住建宁路街道金川花苑社区,年前不小心腿骨裂了。老人第一时间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由附近的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服务。该中心第一时间为老人安装了一键呼叫系统,只要按下装在家里的“紧急求助”按钮,工作人员随时接听处置。
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梁飞介绍,他们的服务项目主要是医疗和生活方面。其中,医疗主要有血压血糖的测量、胃管尿管的更换、褥疮的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等基础医疗服务,生活主要有送餐、保洁、助浴、理发、陪同就医、代购服务、日常维修等。
“我原先的居家保姆要6000多元一个月,现在只需要1000多元。不用去养老院,就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而且收费也比住养老院便宜得多。”肖鸿莲对记者说。
做法:升级家庭养老,把养老院“搬回家”
家庭养老床位目前服务的主要是低保、困难家庭、重残、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及8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
民政部门一手托两头:一方面按照老人的意愿,与老人签订“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协议,承诺提供包括医疗康复类、居家照护类、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另一方面“团”起相关医院、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源,改变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盈利模式、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现状,实现居家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的良性合作。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家庭养老床位”的做法是现有家庭养老服务的“升级版”,具体可概括为“五化”:
一体化管理。家庭养老床位老人与入住机构老人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人员调度,服务监管统一纳入市、区级信息平台,实时进行监管。
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人体感应小夜灯、床头一键呼叫设备及铺设防滑垫等必要硬件设施。同时,配置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
专业化服务。提供服务的必须是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A级以上养老机构、AA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保洁、代购、医疗康复等“机构式”服务套餐及与老年人经济情况、护理要求、服务目标相匹配的定制“套餐”;由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且满意率不低于90%。
规范化流程。老人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后,机构上门调研服务需求、评估确定护理等级。双方签订服务协议后,由机构对家庭养老床位进行适老化和信息化改造。
同等化扶持。家庭养老床位可享受综合运营补贴,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基准运营补贴为每人每月200元、300元,按照机构等级乘以相应系数。
数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首批5个优秀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于2017年9月出台《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明确建设和服务细则。比如为签约老人建立健康服务档案,每周一次上门巡诊(量血压),每月一次测量血糖,根据老人病情提供康复理疗等。
经过4年多摸索,南京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已初具规模,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一是有效化解主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困局。南京主城区面积不到全市的12%,却生活着全市51%以上的老年人。在主城部分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等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也不罕见。全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其中,73.3%集中在鼓楼、秦淮、玄武等主城区。在主城区,家庭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床位占比已达到1:5左右,成为养老床位的重要供给渠道。
二是有效降低养老负担。很多家庭养老“有心无力”,全市还有超过15万名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更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南京中档水平养老机构半失能老人每月收费在4000元左右,失能老人超过5000元。家庭养老床位替机构省去大量建设和租金成本,反过来就能向老年人让利,相较入住机构节省费用超过30%。
三是有效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根据调查,南京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普遍期待“养老不离身边人”“服务距离一碗汤”。解决养老不离家的问题,不光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必答题”,更是衡量养老服务的“温度计”。
趋势:养老不离家,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超过15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既可有效解决城区养老床位供给瓶颈问题,降低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成本,也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是应对老龄化加速的有效举措。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要全面推行这项工作,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南京三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秦淮、建邺、江北新区等地的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化平台建设。公司总经理王昊阳介绍,公司开发的二维码刷卡软件无需外部设备,可准确判断服务地址和实际地址,同时记录服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养老组织也可以根据得到的上门服务需求,通过实时服务地图,找到最近的上门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家庭养老院’的核心是将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左手是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右手是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王昊阳认为,将老人需求与社会服务对接起来的,就是老年信息服务平台。
不过,一切最终还要落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服务上。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说,软件开发不是问题,现在很多技术公司都能提供技术支持,难就难在线上平台的数据如何变为真实的线下服务,谁来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最后一公里”的上门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表示,全面推行家庭养老床位必须依靠智慧社区、依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思维,才能把老人的居家生活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补齐智能化短板,第一时间做好落地服务,还需要操作的规范。按照民政部计划,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并出台政策支持建设,使之能够有效地服务家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