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理员与老人同心共战“疫”
养老院 2020-03-24 10:08www.yanglao9.com养老院价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老年人群作为身体免疫功能弱、易受病毒感染的群体备受关注。养老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之一,不仅面临着亲人无法探视、服务人员短缺的困难,如何在疫情下保障老人们的生命安全成为新的挑战。
老人在养老院中安全吗?疫情下的养老院与平时有何不同?为此,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养老机构,追寻疫情下养老行业的发展与思考。
疫情下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集中封闭的生活空间,抵抗力较弱的老年群体,让养老院的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月26日,北京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不接待外来人员走访慰问,院内老人不得离院外出,并暂缓接收新入住的老人。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多家养老院均表示,每日至少为老人测量两次体温,并对老人居所、餐厅餐具、休息活动场所、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保持每日开窗通风。
北京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总经理助理崔又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封闭式管理下,最棘手的还是老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以前经常回家的老人,由于隔离期间活动自由受到限制,和社会联系减少,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进而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引起家人担忧和身体健康问题。”她说。
“让我最为触动的,是一位老人因为过年不能与家人团聚,看着家人的照片默默流下了眼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护理员刘翠兰告诉记者,为了缓解老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养老院安排了多种娱乐活动,帮助老人舒缓情绪。
除了娱乐活动,不少护理员也在疫情期间放弃了自己的假期。刘翠兰便是春节期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一员,她说:“老人习惯了在养老院的生活,容易对环境和熟人产生依赖。我也习惯了在养老院的生活,虽然没能回自己的‘小家’,但照顾好老人是我的职责,养老院就是我的‘大家’。”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包括北京太阳城在内的多家养老机构针对疫情隔离分别安排了心理疏导服务,一对一与老人沟通,引导老人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同时,餐饮上变换花样满足老人的营养与口味,多方面的关怀让老人和员工感受到养老大家庭的温暖。此外,各养老院积极与老人家属沟通“封院”措施,并且建立亲情电话、视频连接服务,日常安排的活动内容采取私人订制一对一互动,得到了众多家属的信任与支持。
护理员短缺,
90后与80岁共战“疫”
“王奶奶早,今天您想干点啥?我陪您。”“陶爷爷,我给您和奶奶拍张照片吧,一会儿发给阿姨(老人的女儿)。”在北京龙振养老集团三里屯老年家园,伴随着亲切的四川口音,杨利婷正和老人愉快地交谈着。其实,杨利婷是一个刚满18岁的“青春养老人”,疫情期间,她放弃回四川老家,一直坚守岗位,除了处理行政事务外,她每天还承担着通风消毒、给老人测体温、指导护理员、夜间助理等工作,疫情让年轻的养老人“瞬间”成长。
据北京龙振养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丁立娟介绍道,疫情防控期间龙振养老入住机构和驿站的在岗员工有200余人,但是由于离京工作人员返京后须隔离14天,无异常情况才能上班,随着封闭管理防控时间的推移,两个月来,坚守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无休的工作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实,养老院人员无休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护理员短缺一直是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在3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但是工作人员只有37万,其中护理员占20多万,也就是说,1个护理员平均差不多要服务近10个老人,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民政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国家治理与老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昱言养老创始人张坤昱表示,之所以在疫情期间护理员短缺的问题更加明显,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春节期间有部分护理员返乡过年,从而导致人手不足的现象更为凸显。
“疫情期间,很多护理员放弃了过年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工作岗位,日夜坚守,奋不顾身。尤其是很多护理实习生,以90后、00后居多,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展现出了年轻人的担当。”张坤昱说,护理员是需要24小时陪护、薪酬又不是很高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性质导致了从业人数的短缺,在他看来,护理员待遇亟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养老行业中来。
除了养老院自身提高员工待遇外,不少行业机构也对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据了解,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养老地产服务专委会为了丰富和延伸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共同构建和完善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现正在进行会员招募活动。
政策扶持、机构反思,
期待养老行业的春天
养老行业是微利行业,疫情的暴发,使养老机构在经济运行方面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3月4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分区分级精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采取措施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渡过难关,包括推动落实有关部门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临时降低用气用水用电价格等8项相关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各地民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日各地民政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养老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与补助政策。其中,上海市民政局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联合推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首期提供3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资源,支持在上海市从事机构养老、社区托养、居家照护、老年助餐、智慧养老等服务的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以及上海市养老服务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服务商复工复产。此外,浙江省民政厅针对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养老机构员工生活空间不足、老人隔离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出启动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并将于今年培训5万人次护理员和7.5万名家庭照护者。
与期待疫情后春光明媚的老人们一样,养老机构也在服务领域探索更好的春天。北京幸福颐养护理院运营负责人傅力表示,从发生疫情开始,机构第一时间组建应急架构及应急预案,从公司层面到机构层面、各级员工迅速达成共识——防疫为当前工作之重,应为生命健康安全站好岗。机构将此次疫情的防控经验制定整体防护措施,将公共卫生事件作为长期的工作,做好制度和人员保障。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群体的老年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日常用药具有长期持续性,在疫情期间,机构也在重新考虑养老行业中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的对接。“养老机构中的‘医’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做好三个加强。加强与民政部门、医疗单位的紧密联系,如实反馈机构的情况;加强与机构周边医疗机构的紧密联系;加强与采购供应商的联系,不断完善物资供应链,做到有效沟通,相互扶持。”傅力如是说。